行業資訊
發布時間:2025-07-21 14:36 閱讀量:180
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
湘政辦發〔2025〕27號
各市州人民政府,省政府各廳委、各直屬機構:
多式聯運是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支撐,也是推動物流降本增效的關鍵舉措。為進一步發揮多式聯運在提高綜合運輸效率、降低物流成本、支撐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,經省人民政府同意,現提出以下指導意見。
一、發展目標
堅持“政府引導、市場主導,統籌規劃、集約節約,創新驅動、科技賦能,協同推動、多方聯動”原則,加快推進多式聯運體系建設。
到2030年,全省物流通道進一步完善,樞紐節點運輸效能不斷提升,“一單制”“一箱制”加快推廣,交通物流標準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水平大幅提高,培育形成數家多式聯運龍頭企業,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取得顯著成效。基本建成布局合理、銜接高效、綠色智能的多式聯運網絡,形成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水路和鐵路為主的發展格局。
與2025年相比,水路、鐵路貨物周轉量分別增長10%和14%左右,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%左右。
到2035年,全面建成多式聯運基礎設施“一體銜接”、聯運線路“一網聯通”、運輸信息“一站互享”、聯運規則“一單到底”、發展環境“統一有序”的多式聯運體系。湖南作為中部地區大通道、大樞紐的區域輻射能力和國際聯通能力進一步增強,形成國際國內跨區域、跨組織、跨產業、跨企業之間“有貨可運、有貨能運、有貨愿運”的局面,市場活力持續激發,社會物流成本顯著降低。
二、主要任務
(一)推進物流通道建設,提升聯運通道能級
統籌推動全省物流通道建設。優化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布局,提升物流主通道基礎設施承載能力,推動交通物流與先進制造業、現代農業、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高效銜接、深度融合。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待貫通路段建設,實施G4京港澳、G60滬昆高速等繁忙路段擴容改造,全面建成“七縱七橫”高速公路網。加快提升湘江、沅水等主要水運通道的通航等級,打通水運“十字”大通道。加快推動松虎航道開工建設,積極開展湘桂運河前期研究。加快鐵路干線建設進度,構建“五縱五橫”干線鐵路網。(責任單位:省發展改革委、省自然資源廳、省商務廳、省交通運輸廳、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、各市州人民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。各市州人民政府均為責任單位,以下不再列出)
(二)強化樞紐節點建設,打造高效樞紐網絡
推進多層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。加快長株潭、岳陽、衡陽、懷化等4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(群)建設,提高長株潭樞紐城市群集聚輻射能力,增強長沙樞紐城市國際服務功能,優化岳陽、懷化、衡陽樞紐港站及集疏運體系,提升中轉組織能力。推動岳陽長江區域性航運中心建設,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懷化國際陸港。推進其他城市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。(責任單位:省發展改革委、省交通運輸廳、省商務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加快綜合貨運樞紐建設。加快推進長沙、衡陽、永州、岳陽、常德、郴州、懷化國家物流樞紐建設。重點推進岳陽、長沙、常德全國內河主要港口建設,同步推進有發展需求的其他港口建設,打造湘江中下游港口群,統籌推進城陵磯港、虞公港、銅官港、霞凝港等組合發展。完善鐵路物流基地布局,加強綜合貨運樞紐之間的銜接,推動鐵路場站向重點港口、樞紐機場、產業集聚區、大宗物資主產區延伸。有序推進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建設,強化樞紐機場綜合服務功能。推動陸港、水港、空港、信息港聯動發展,增強港口樞紐輻射帶動效應。依托國家物流樞紐、綜合貨運樞紐布局建設國際寄遞樞紐和郵政快遞集散分撥中心。(責任單位:省發展改革委、省交通運輸廳、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、省機場集團、省商務廳、省郵政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提升節點集疏運效能。深入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,加快多式聯運“最后一公里”的“硬聯通”項目建設。年運量100萬噸以上的物流園區、產業園區、工礦企業、糧食儲備庫等,年港口吞吐量超500萬噸的重點港區原則上接入鐵路專用線。推進港口、鐵路貨運樞紐、空港物流(園)區等多式聯運節點的高效銜接和多種運輸方式的集成化運作。依托主要港口、重要口岸、鐵路物流中心,建設一批大宗散貨混配和接卸中轉基地。(責任單位:省發展改革委、省交通運輸廳、省國資委、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、省港航水利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三)優化運輸組織模式,提升聯運服務效能
推進多式聯運組織模式創新。積極發展江海聯運、鐵水聯運、水水中轉等運輸方式,推動大宗貨物集疏港運輸向鐵路和水路轉移。大力發展鐵路快運,推動貨運班列、冷鏈、危險貨物、國內郵件快件等專業化聯運模式。壓縮聯運兩端短駁運輸成本,支持水路、鐵路運輸開展全程物流總包業務,支持社會資本在港口、鐵路場站毗鄰區域建設物流中轉和分撥中心,減少轉運和中轉環節成本,提高聯運效率。加強海關、邊檢等口岸查驗單位和交通等單位跨部門聯動,推行“聯合查驗、一次放行”“船邊直提”“抵港直裝”等通關新模式